“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新华社“深海一号”8月19日电(记者王聿昊)19日,蛟龙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潜航员傅文韬、首次赵晟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的搭载九游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外国第2潜次作业,这是科学“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8月19日,蛟龙号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与“蛟龙号”合影。首次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据傅文韬介绍,搭载当天的外国下潜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座尚未正式命名的海山山坡进行,重点对底栖生物和水体环境进行调查,科学观察拍摄了海底生物分布情况,家下采集到多个品种的潜作海参、海绵、蛟龙号九游冷水珊瑚以及底层海水、沉积物等样品。当日最大下潜深度为3333米,水下作业约6个小时。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完成下潜后,接受潜航员赵晟娅的泼水庆祝。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右)完成下潜后,与孟加拉国科学家阿卜杜勒·卡里姆在船上实验室交流深海生物样品采集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从事海洋生态保护研究的安德烈斯说,此次下潜是他最宝贵的人生经历,船上各个团队的成员都给予他大力支持。“中国的潜航员不仅精通潜水器驾驶,还是海洋生物专家,他们带领我辨认了很多海底生物,采集到长度近半米的海参等代表性样品,我们高效完成了科学目标。”
本航次境外首席科学家、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邱建文表示,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是中外科学家携手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宝贵机会。大家来自不同国家,擅长海洋生物、地质、生态等不同领域,但都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了彼此的研究。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准备进舱,参与“蛟龙号”下潜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左)完成下潜后,与中国科学家在船上实验室处理下潜采集到的深海生物样品。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大洋事务局组织,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实施。中外科学家计划在西太平洋海域借助“蛟龙号”进行18次下潜作业,围绕海山这一深海典型生态系统和环境开展调查。
- ·村落子孵出“红棉五星夷易近宿”!增城农投总体以“夷易近宿+”重塑古村落价钱
- ·工业大省挑大梁丨广东:向新求变 从“压舱石”到“顶梁柱”
- ·国足备战世预赛集训名单公布:伊万继续挂帅,武磊带伤入选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届天文摄影比赛开启报名
- ·公平密植,水稻单产提升关键一招
- ·黎以边境冲突持续升级 中使馆提醒中国公民暂勿前往黎巴嫩
- ·请注意!广州海心桥国庆假期需预约通行
- ·抢劫杀人后不逃跑 为掩罪行他还帮死者家属料理后事
- ·广州河汉区打造农业新质花难题睁开企业库,诚邀各方企业报名
- ·四大版块,精采不断!快来打卡2024广东省“绿书签行动”张扬周行动
-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央行资金支持比例由60%提高至100%
- ·部分银行下调美元存款利率 未来或将继续调降
- ·巾帼农业科技特派员这一年
- ·川农学子开展新农合调研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届天文摄影比赛开启报名
- ·双台风共舞!国庆假期广东天气最低将降至“1字头”→